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從「東洋畫特質」論臺灣膠彩畫家的文化認同(1927—1974)

  • 98
    從「東洋畫特質」論臺灣膠彩畫家的文化認同(1927—1974)
    出版日期: 2014-10-15
    刊登日期: 2014-10-15
    編著者: 呂金龍
    頁碼: 74
    裝訂規格: 0
    內容:

    摘 要


    觀察臺灣的膠彩畫發展,在日治時期經由日本殖民政府所開辦的「臺展」、「府展」而得以萌芽、茁壯,卻在光復之後的「正統國畫之爭」時,因為意識型態的對立,遭到排擠和打壓,而陷入了逐漸式微的時代命運,幸虧在前輩膠彩畫家的堅持與傳承之下,膠彩畫才得以延續和發揚。在這一段興起、困頓、傳承與再生的發展歷程中,所有不同的文化衝擊所帶給膠彩畫發展的影響,都是我們在進行美術史的研究與論述時,所不能輕易忽視的。日治時期的膠彩畫家,在官辦美術展覽的審美標準和日籍畫家的指導下,以「筆墨線條」和「寫生觀念」所建構的「東洋畫特質」為創作思維,建立了個人的繪畫風格,但卻在臺灣光復以後的時代變局之下,被迫作出調整與適應。膠彩畫家採取不同的態度面對文化主體認同的差異時,深刻地影響其繪畫風格的表現,使得光復以後的膠彩畫發展,在隱含著歷史的文化糾結之下,呈現出「亦中亦西」的多元樣貌。本文試著運用後殖民理論和詮釋,探索從日治時期到七○年代(1927-1974年)之間,膠彩畫家因文化認同的轉變,所帶給膠彩畫家在創作風格上的影響,並冀望進一步的藉由過往歷史的梳理與釐清,為當代的臺灣膠彩畫發展方向,提供些許建設性的省思。


    關鍵字:膠彩畫、東洋畫特質、正統國畫之爭、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