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日治時期繪畫的日常生活主題:藝術進入公共領域的例子

  • 81
    日治時期繪畫的日常生活主題:藝術進入公共領域的例子
    出版日期: 2010-10-25
    刊登日期: 2010-10-25
    編著者: 楊永源
    頁碼: 4
    裝訂規格: 0
    內容: 摘要

    日治時期台展、府展圖錄顯示,展出作品除了風景寫生數量頗多之外,描繪日常生活主題的繪畫亦佔據了作品數的多數,日常生活進入藝術主題看似平常,實則具備藝術進入公共領域的特質,特別是以日本殖民地的日常生活為題材進入美術殿堂的文化政治意義。官方美展的機制,不但引導了創作取向,創作的行為和作品,也成為可討論與溝通的標的。隨著作品進入公開的展覽場域,作品選題不僅反映著創作者個人的偏好,也顯示社會價值的分配;日常生活題材成為作品主題,至少已潛藏著文化政治的內涵。
    本文在上述的前提下,探討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的公共領域特質,以及台灣的日常生活圖像進入美術殿堂的文化政治意涵。

    關鍵字:日治時期、台灣美術、日常生活、公共領域、風俗畫


    一、前言
    近代台灣美術的發展,受到日本在台實施殖民的文化政策影響,美術創作固然有美術自律性的價值,它更具有文化層面的特殊使命。學界論述日治時期台灣美術活動,因而常以探討文化政治的觀察角度,來檢視美術創作活動與藝術的意識形態之關係。這種以藝術與社會關係為基礎的論述,近幾年來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台灣美術在藝術與社會關係的檢驗下,特別突顯藝術作為公共領域之標的時,其內涵的豐富性。本文以日治時代台灣美術裡的台灣生活主題與公共領域為主題,目的在於探討台灣美術作品中,關於台灣生活圖像為題所涉及的文化政治意涵。這題材比起其他畫科如風景或靜物而言,更能透過畫中人物與社會建構,剖析複雜的文化意義。在這些文化意涵中,日治時期以來畫中所再現的人民生活和現代性議題,可以被視為現代社會的公共領域,被多方檢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