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觀雲的途徑─蕭麗虹

  • 2024台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_fa_頁面_26
    觀雲的途徑─蕭麗虹
    類別: 臺灣藝術家紀錄片
    出版日期: 2024-12-04
    刊登日期: 2024-12-20
    編著者: 國立臺灣美術館
    內容:

    蕭麗虹(1946—2021),出生於英屬香港。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系,婚後與先生陳光雄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先生就讀企管碩士學位時,她兼職該學院教授Edwin Kuh助理協助研究工作,同時學習陶藝及金屬器皿等美術工藝製作,奠定日後藝術發展的基礎。

     

    1976年,蕭麗虹與先生全家遷居臺灣,受婆婆啟蒙開始收藏當代藝術品,並正式開始習陶,潛心於陶藝創作。她的陶板作品如《雲》、《浪花》等系列,風格細膩獨特,確立了她的陶藝家位置。

     

    1987年之後,蕭麗虹的作品表現手法從抽象藝術轉為象徵主義與具象藝術,她延續個人的社會關注,發展出大量壓製陶管、土條的技法,象徵人的受壓迫與鬱悶。1989年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雕塑展」首獎的《途徑》是此系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日後,蕭麗虹的創作也逐漸拓展至裝置藝術、環境藝術,以及社會雕塑等領域。

     

    1995年,蕭麗虹與藝術家朋友在淡水成立「竹圍工作室」,提供另類空間,培育不同世代的藝術家發展前衛作品,也深具國際視野,以藝術進駐為方法引介國外藝術家前來臺灣,協助國內藝術家走向國際,成為促進臺灣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先驅。

    此外,蕭麗虹也積極參與創辦「視覺藝術聯盟」、「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及「女性藝術協會」等。她重視藝文生態的整體發展,致力於團結藝術界的集體力量,長期與公部門溝通協調,並積極倡議藝術機構和環境生態的永續性。除個人的創作之外,蕭麗虹可說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藝術相關的創造性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