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美館推出2020藝術跨域創作案「黃翰柏:連續的斷裂」、「形態演變Parameter, Algorithm and Nature by NTHU BLD + NCTU ROLA 」(新聞稿)

  • 發佈日期:2020-08-15
  • 點閱次數:1361

國美館推出2020藝術跨域創作案「黃翰柏:連續的斷裂」、「形態演變Parameter, Algorithm and Nature by NTHU BLD + NCTU ROLA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即日推出兩檔藝術跨域創作徵件獲選作品「黃翰柏:連續的斷裂」及「形態演變Parameter, Algorithm and Nature by NTHU BLD + NCTU ROLA 」,今(15)日辦理開幕式暨記者,由國美館林志明館長主持,藝術家黃瀚柏、黃致傑、王識源均出席,並為參加來賓導覽作品。林志明館長表示,〈連續的斷裂〉以空拍技術呈現地景、〈形態演變〉結合自然界規則、科技、聲音,均以不同的工具及多元的藝術表現對應藝術結構,讓美術館的展覽空間呈現不同的可能性,也詮釋了更多樣的內涵。

〈連續的斷裂〉為藝術家黃翰柏於國美館多屏幕影像展區展出的作品。黃翰柏擅長以錄像藝術與新媒體藝術探討自身對於周遭地理誌的觀察及感受,此次作品著眼於文化地理與歷史之間的關係。本次作品顛覆以往電視牆較為規矩的排列方式,主要軸線以8台電視橫向拉出,左右兩端則上下岔出,似連外道路般的模樣。黃翰柏提到,本次作品是他前後花了一年半的時間,以空拍機拍攝全台各地的10座橋梁:秀朗橋、福和橋、永福橋、崁津大橋、后豐大橋、西螺大橋、北港大橋、吳鳳橋、雙園大橋及澎湖跨海大橋。他認為橋梁串連兩地,也會隨著時間演進而改變,希望嘗試藉此對人類在當代城市居住的環境做出提問,並且從當代文化地理角度延伸出批判性思考。

108展覽室展出的〈形態演變〉則為藝術家黃致傑、王識源的作品。黃致傑及王識源試圖藉由「仿生」理解自然界的繁衍機制。作品借鑑大自然生物的形體發展過程,藉由細胞分裂生長與繁衍機制,將對稱性、複製性與群動性等生物規則編寫成樹狀演算法,創作出複雜且多樣性的仿生形態 ; 並透過工業機器人作為媒介,創造實體機械運動與虛擬影像運算的互動情境,試圖從「人為設計」與「自然機制」的混種創作邏輯,表現出自然與科技的衝突性與融合性。作品同時結合旅法擊樂演奏家楊怡萍與電子音樂領域先驅詹姆斯.吉魯東(James Giroudon)過去合作音樂劇中的元素,將聲音資訊同步於由演算法所產生的樹狀視覺圖像,示範一種聲音、生物、演算法、運動資訊同步的混種人造美學。

「黃翰柏:連續的斷裂」及「形態演變Parameter, Algorithm and Nature by NTHU BLD + NCTU ROLA」分別在國美館多屏幕影像展區及108展覽室展出至1004日,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到館參觀,體會科技融合藝術的無限想像,以及美術館空間不同的運用。展覽詳情可參考國美館官網:www.ntmofa.gov.tw

「黃翰柏:連續的斷裂」
展覽時間:1090801日至1091004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多屏幕影像展區

「形態演變Parameter, Algorithm and Nature by NTHU BLD + NCTU ROLA
展覽時間:1090815日至1091004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8展覽室
展覽承辦人:王學璟、莊雅雯 電話:(04)23723552 #704#707
新聞聯絡人王奕尹 電話:(04)23723552 #133、#336

國立臺灣美術館http://www.ntmofa.gov.tw

開放時間:週二~五 12:00~18:00,週六10:0020:00、日 10:0018:00,週一休館
外圍E亭、下凹庭園區之數位藝術方舟:星期二至星期日 10001800

   址: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

服務電話:886-4-2372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