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緣起

1988年,國立臺灣美術館正式成立(以下簡稱國美館),專注於臺灣美術整體發展的使命下,致力推動扎根性的美術教育。作為臺灣中部地區的重要據點之一,國美館一直不斷探索,尤其為兒童及家庭觀眾提供豐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與服務。2005年,國美館設立「兒童遊戲室」,做為全國首座針對兒童所設計的藝術學習體驗空間,透過具遊戲性的互動方式,引導大、小觀眾認識館藏作品和展覽,創造特有的美術館經驗並延伸美感體驗,長期深根兒童藝術教育的啟發與刺激。

隨著國內外兒童藝術教育與文化參與日益受到重視,國美館的教育服務軟硬體設備環境亟需提升。因此,於2018年啟動「國美躍昇─邁向國際級美術館建構計畫」,期待整合各型態教育學習空間的功能及定位,提升整體性的環境與服務。

經過多年努力和籌劃下,2022年9月18日,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兒童藝術基地」以全新的面貌和大、小觀眾們見面,期待這裡成為兒童和陪伴者共同探索、學習和創造的場域,努力為未來的兒童藝術教育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理念

呼應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我國《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臺灣兒童藝術基地以開創兒童與成人平等夥伴關係(Equal Partnership)為核心,主張兒童與成人都能對世界有所想像、讓世界變得更好,也都能積極參與文化生活、自由參加藝術活動。

面臨當下的劇變及未知的未來,臺灣兒童藝術基地以未來教育(Future Learning)為操作準則,鼓勵兒童各種「跨」界與「越」線、擁有探索既有以外的素養,期待兒童作為獨立的個體,都能擁有自信、同理、熱情的品格。

為落實上述核心理念與準則,國美館以新興的兒童博物館學(Children's Museology)為方法,從發想、產製、完成、實踐,致力於最大化、最深化兒童參與範疇,鼓勵兒童主導自身學習,並作為發想者、倡議者、協作者、建議者、共創者。


教育展示空間介紹

本區作為兒童藝術教育展的主要展示空間,以4-12歲兒童為目標觀眾,配合認知學習階段規劃教育展示內容。兒童可於陪伴者(成人)的引導下參觀並藉由美術館現場的各項實物資源共同完成自導式學習,能遵循自身意願瞭解、參與藝術創作計畫,結合自身經驗完成詮釋與學習。

教育內容以臺灣美術史脈絡典藏作品中擷取美感教育元素,策辦過程中嘗試深化未來世代參與範疇,鼓勵賦權予兒童延伸詮釋與創作,形塑兒童在文化參與中的主體意識和創造力。透過教育展示傳達藝術家生命經驗與創作理念、藝術語彙、作品材質技法和美感體驗等,創造與觀眾對話的平臺,鼓勵觀眾感受與親近藝術,了解藝術也能作為認識世界、表達觀點的一種方法。


互動體驗空間介紹

本區目標觀眾為0-10歲兒童與陪伴者(成人),可以為家庭關係、教學關係、代間關係,成人與兒童偕同參觀博物館/美術館之經驗,首重「互動」,與共同參訪的成員或陌生的他者互動,為社會性的學習行為。

本區教育內容奠基於臺灣藝術史、美術教育理念、藝術創作原則,與外部兒童美感教育倡議、實踐者合作,透過多元視角觀點、提供各種遊戲行為的體驗,打破兒童對藝術的既定認知,擁抱不同的可能性,鼓勵兒童用各種方式「找靈感」。

入場預約與說明



  1. 好奇洞 Cave of Curiosity

    好奇=嘗試+思考+感受

    好奇,為了什麼?

    勇敢嘗試、全力思考、感受新奇!

  2. 故事洞 Cave of Stories

    溝通=思考+傾聽+表達

    故事,為了什麼?

    同理地想、認真地聽、盡力地說,讓溝通順暢!

  3. 創造洞 Cave of Creativity

    創意=觀察+打造+勇氣

    創意,為了什麼?

    不怕失敗,用心觀察、用力打造,讓世界有趣!

  4. 變形洞 Cave of Change

    思辨=思考+分析+辨別

    思辨,為了什麼?

    用開放的心,接觸不同角度、解讀各種訊息!

  5. 穿越洞 Cave of Time Travel

    /001/Upload/0/relpic/11234/1036/2e2ca47a-de1e-4e31-b3ba-968043a3be83.png

    交流=合作+分享+共創

    交流,為了什麼?

    與不同時空和立場的人對話,讓價值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