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014期專題視線 II

國美館的施工工程同時也是「國美4.0建築事件簿」的延伸展區。(攝影:陳宜豐)

文:蔡佩樺

 

「若典藏品是博物館的心臟,教育則是博物館的靈魂」 - 1984《新世紀的博物館(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博物館美術館進入新的世代讓人思考的是如何讓館舍的空間有效利用並逐步開放,一步步越來越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讓藝術不再只是某一小部分人的獨賞,打開美術館,讓教育這則美術館當中的靈魂,得以深入在地文化內,以一種淺移默化的美感態度影響整個社會。

 

這樣的期許,國美館從1.0的「臺灣省立美術館」時期開始,就希望藝術可以輕鬆地融入每個人的生活內。藉由將美術館主體設計為公園巨岩形象,將其置於台中都市綠色廊道,串聯整個都市脈絡,讓大眾可以輕鬆地接觸美的事物。


一路歷經2.0的破裂與重生,到3.0成長與變革,這兩個時期的逐步改變,除了移動了出口位置以及增建下凹庭園,也完成了新典藏庫。隨受這股傳播美感的文化種子,於目前4.0的改造工程中也得以見著,依著時代的改變,美術館建築的主體一直不停歇的進化中。目前正在進行4.0的工程則是規劃整併以原先兒童教育為功能的空間將兒童遊戲室及兒童繪本區移置數位方舟空間中,以更完善的空間劃分來推廣兒童美術教育。


國美4.0建築事件簿展覽當中可以一窺未來兒童教育服務空間的樣貌。整體建築體採取20世紀後期後現代主義的流線造型與多彩幾何空間作為設計藍圖,並且導入80年代解構主義的建築特色,以碎形態、非線性、非垂直正交的空間概念,跳脫出理性的邏輯。以空間狀態來看,這樣具有活潑感的建築特色正是適合孩童的啓蒙發展空間,讓兒童不會因為傳統的正交直角空間而狹隘了對於空間想像的思考脈絡,而且更因為空間的流動性,使得兒童在當中無論走跳跑動都可以不受阻礙。


且透過色彩的概念讓空間更加繽紛跳躍,呈現如同彩虹光譜一般的色系改變,使人進入空間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緒激發,透過多元感官創造友善的服務學習場域。


美術館也因為這次的4.0工程而調整並延長開閉館時間,從11月12日開始,星期二至五以及星期日從原有的上午9時至下午5時更改為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六則將時間更改為上午10時至晚間8時,這樣的時間改變可以讓來訪的參觀者可以透過國美館內的施工場地看到目前美術館的施工狀態,感受建築的變革感,透過工地刻意的簍空縫隙當中可以看到整修當中的過程,體驗邊修邊展的透明化整修,與美術館一起成長。另外也因為時間的改變,讓一般民眾有更多時間可以參與藝術活動,假日或是下班後都有時間可以輕鬆遊走在藝術品當中吸取養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