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016期專題視線 II

國美館出版《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圖片來源:文化部)

文:朱以夫

重建臺灣藝術史的計畫中,「出版」是展現其彙整史料的重要成果表現;而長期致力於臺灣美術史研究和推廣的國立臺灣美術館,於今年10月,由館內出版《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三輯,以及委託藝術家出版社執行出版《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除落實「厚植文化力,打造臺灣文藝復興新時代」之政策理念外,更將臺灣美術史進行有系統的脈絡梳理。如果說廣義的歷史,是過去的一切。那我們暫且將發生的事情視為「點」狀存在;經由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將數個「點」彙整和串連成事件的「線」性;再進一步地將錯綜的線性,交織成「面」與「體」的史。因此,在重建美術史的過程中,發掘與保存是必要的基本條件,彙整、出版與推廣則是重建的計劃目標,而最終目標是推廣臺灣的藝術史。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106年開始出版第一輯及第二輯的《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而這次第三輯由國美館接手,同樣在十月份正式出版;如同早期的《美術家傳記》,本系列叢書目前共計十八位攝影家,第三輯全套六冊,分別是《劉安明》、《何慧光》、《翁庭華》、《黃季瀛》、《徐仁修》及《郭英聲》等六位攝影家,以傳記方式陳述攝影家生平與歷程,讓大眾更多的了解臺灣攝影發展脈絡,也是對攝影文化的保存持續扎根。這可說是臺灣少數以攝影家的視野紀錄臺灣這塊土地的傳記叢書,期望國美館能在將來持續在此領域進行研究與出版。

畫會團體在臺灣近現代美術發展歷程中,皆具重要的時代意義,尤以大家熟悉,戰後六〇年代的五月和東方畫會。早期史料的收集極為困難,《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著重史料收集與分析,接受多方提供的資料,收錄超過一千個美術團體的資料,涵蓋臺籍和日籍藝術家,凸顯本叢書開闊多元的史觀視點,更是臺灣美術史研究一個新標的。《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梳理和彙整了臺灣各時期美術團體的發展脈絡;日治時期是由白適銘編撰的《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戰後初期是由黃冬富編撰的《戰後初期美術團體(1946-1969)》、解嚴前後是由賴明珠編撰的《解嚴前後美術團體(1970-1990)》、而90年代起至2018年期間則是由盛鎧編撰的《1991年後美術團體(1991-2018)》;這不僅完整地呈現臺灣美術各時期的不同面貌,影響力尤其值得期待。

最後,思考文化與歷史的建構,到底還是要回到以人為本;重建臺灣藝術史前瞻計劃的核心價值,就在於透過重建過程中,文化資產的典藏、研究與彙整,達到保存及活化的價值,同時與在地文史連結,形構出臺灣人自己的美術史。也期待將來建構臺灣藝術史的發展,能與亞洲甚至國際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發揚臺灣多元史觀的面貌,使之成為世界藝術史重要的板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