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039期藝術評論 (文∕吳垠慧)

近十年,臺灣藝術界最夯的關鍵字排行,「人類世」應能名列前三,不少創作及展演都標榜或緊扣「人類世」的概念而生。倘若以「人類世」的淺詞義來解讀姚瑞中策展的「禽獸不如——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本展或許也可歸屬於這個國際流行的大命題底下,但有趣的是,姚瑞中的策展論述卻採取一種非常「在地」的角度切入:他從民間宗教系統框架出一種藝術話語樣貌,以貼地氣的方式,對應環境與生態議題探究的國際趨勢。




自從2000年,荷蘭科學家保羅・克魯琛(Paul Crutzen)在墨西哥一場國際地質生態研討會中,提出「人類世」(Anthropocene)以來,這個橫空出世的名詞很快就受到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接受並廣為運用,藝術也是其中一門,透過創作展演、理論探索,呈現人類活動對地質、物種與自然環境的重大衝擊。





不同於臺灣一般雙年展或大型展覽偏好思辨型的命名策略,「禽獸不如」這個展覽名稱既庶民又帶挑釁,批判意味濃厚,除了直指人類對自然棲地、物種之間的宰制、消費關係,也依此延伸「人身獸性/獸形」的指涉隱喻。這次共有49位(組)臺灣及與臺灣關係密切的外籍藝術家參展,九成為年輕藝術家,透過視覺、聲音、現場行為等多樣化的展演形式,回應前述與生態攸關之議題。





自承自己15年沒有策展,回到藝術家創作正途的姚瑞中,這次策展機緣乃是奉彰化聖瑤宮媽祖之請託,才允諾國美館接下「台雙展」策展人職務。身為一位資深的創作者,姚瑞中嫻熟於將思維、概念轉化成具體作品呈現的歷程,或許我們也可依循這樣的路徑檢視「禽獸不如」的策展過程:姚瑞中引用民間宗教及其教義、籤詩典故,逐一轉化成展覽的方方面面,包括:展名、策展論述、展覽結構乃至文宣出版品的設計等,都添入了臺灣民眾可快速理解並置身情境之中的宗教元素,例如:以《金剛經》為本的展覽畫冊設計,簡單地說,身為觀者的我們可以馬上get到策展人的心思,無需面對光展覽名稱就讓人墜入五里霧的困窘,而即使這樣的策略帶著警世、勸善的道德老調,但也不無不可將其看成是姚瑞中藝術家性格裡的感性包覆。





本屆「台雙展」另一值得觀察的新作法,是在國美館這個主展場之外,又和北、中、南各地的藝文空間合作試辦「衛星展」,包括:非常廟藝文空間、水谷藝術、節點藝術空間、酸屋、河南8號,均以呼應「禽獸不如」這個大會主題的原則之下各自策展。公辦美術館在舉辦雙年展等大型展覽的同時,其他藝文空間也能相互呼應,讓美術館得「母雞帶小雞」般藉彼此資源共享共榮,這樣的建議呼聲由來已久,終於本屆「台雙展」邁出第一步,相關經驗可作為未來實踐的參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