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陳澄波畫風中的華夏美學意識─上海任教時期的發展契機

  • 87
    陳澄波畫風中的華夏美學意識─上海任教時期的發展契機
    出版日期: 2011-12-29
    刊登日期: 2011-12-29
    編著者: 黃冬富
    頁碼: 4
    裝訂規格: 0
    內容:

    摘要 日治時期台灣第一代西畫名家陳澄波,於東京美術學校畢業之際,遠赴上海新華藝專等校任教(1929.03-1933.06)。其間不但參與上海畫壇之脈動,同時也受到上海濃厚的華夏美學意識之感染,進而帶動其日後創作理念以及畫風之成熟。本文主要分析其上海任教期間的教學、畫會活動和展覽活動之參與情形,以及交友概況,進而析探與其畫風發展之關聯。關鍵字:陳澄波、台灣美術史、東京美術學校、新華藝專、昌明藝專、 藝苑、民族油畫風格前言 陳澄波(1895-1947)為日治時期第一代留日西畫家,是台灣第一位以繪畫入選日本帝展的畫家,也是日治時期台籍畫家當中極少數到大陸大專院校美術科系任教而成就卓越者之一。日治時期第一代臺灣東洋畫家林玉山少年時期常向陳澄波請益素描;前輩西畫家張義雄早年也曾追隨陳氏學畫;1929年3月至1933年6月之間,陳澄波赴上海擔任新華藝專西畫科主任以及昌明藝專藝教科西畫主任,任教新華藝專時曾教過前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主任袁樞真教授,在台灣畫界的輩份極高。雖然他滯留大陸僅四年多,但由於其個人特殊的理念以及審美取向所致,使得他的創作理念消融了不少的華夏藝術元素。 謝里法在其《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裡頭,依據諸多臺灣文化界前輩之訪談,曾速寫出陳澄波的文化形象之初步輪廓: 凡在臺灣光復之後和陳澄波有過交往的人,都會經常聽到他在勸導畫友說國語,善意幫助畫友認識祖國和祖國的同胞。因為他對祖國的愛和對祖國的認識比別人深也比別人早,至少在他心裡是這麼認為。 喜歡講國語,也鼓勵大家講國語,並且又積極介紹和行銷祖國等種種作為,在在都顯示出由於他對祖國的深切認同和深厚的情感所致。顏娟英教授曾喻之為日治時期「最富有民族意識的西洋畫家」 ,實亦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