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時間與影像─關於高度資訊化都市與記憶

  • 時間與影像─關於高度資訊化都市與記憶
    出版日期: 2008-10-09
    刊登日期: 2008-10-09
    編著者: 港千尋Chihiro MINATO
    頁碼: 28
    裝訂規格: 0
    內容: 摘要
    當代藝術這個用語所蘊含的「時間」,並非是抽象的時間概念,而是西歐近代這種歷史的時間。既然是歷史的時間,那種「時間」隨著時代而改變其意味,其變化最顯著的是亞洲吧!不同的每個國家共同擁有一個「時間」,不用說,這種條件是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亞洲所經驗過的近代歷史;此外,二十一世紀嶄新地加上三種條件。一種是都市化所進行的經濟與高度的資訊通信網,第二是出現知識集聚型的大都會。前者相應於作為行星的地球之時間,後者相應於社會的時間,這樣的巨大變化必然對個人的時間產生影響。那正是第三種條件,我將其視為廣泛意味的記憶問題。人透過資訊網路與知識集聚型都市,獲得向來並不存在的知性空間,同時在各種程度中經驗著記憶障礙。
    關於時間,廣泛且一般得以接受的模型有兩種。一種是趨向一方面的線性時間,另一種是沒有時間箭頭,描繪著圓環的時間。前者對應於西歐的時間概念,後者則作為時間之輪,向來被東方思想對應於此。但是,我認為這種模型過於圖式化。我們出生於線性時間之中,必須在此工作,必須隨著年齡增長來過生活;然而在心靈當中往往擁有循環著的時間。那是因為只有人才善於在記憶中使過去的東西再生。或部A從這種雙重時間所產生的正是詩歌,正是音樂,正是所有的藝術表現吧!以經濟發展為最高目標的今日社會,因為只承認線性時間,所以以時間的雙重結構為基盤的藝術領域,逐漸就受到質疑。從這種文明論的視點來看,我不得不說現代美術也處於困難的狀況之中。
    但是,亞洲的悠久傳統教導我們詩歌是精神食糧。藝術想像力超越悠久的時間,朝夕跟隨著我們。我認為支撐今日亞洲創造力的並非只是經濟上的發展,而是精神食糧。精神食糧誕生著從建築到設計、傳統工藝以及包含漫畫˙動畫在內的普普文化這種領域,對於與這些領域有相互關係的現代美術而言,精神食糧也是重要的。透過各種地區、文化所培育而成的精神食糧在亞洲這種大型嶽鄐切菾m與交換,在地球上各種場所中產生嶄新料理。當代的嶽遄A包含著複數的時間。而且,未來的味道將會從這個超級嶽鉠洏竻a!

    前言
    2007年對現代美術而言是特別的一年。這是因為,德國卡薩爾市文件大展、敏斯塔市雕刻藝術節以及威尼斯雙年展這樣大型國際展覽在這年夏天之間舉行的緣故。這些展覽分別是五年、十年與兩年一個循環,所以每十年就有一次同年舉行,因此成為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初次同年舉行。我身為策展委員(commissioner)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得以從向來所不同的角度來眺望這些活動。向來,我是以同時代藝術表現這個框架來眺望這些活動,所以這次在立場上被賦予的視點是從亞洲來眺望歐洲的國際美術展。
    這三種國際展覽會的特質彼此不同。威尼斯雙年展作為最古老的國際展,有一百年以上歷史。那是國民國家作為主體所舉行的類似萬國博覽會、奧林匹克的節慶;然而大家都知道那個十九世紀架構不符合被全球化的世界現狀。相對於此的是,文件展開史的契機在於反省國家介入藝術這個契機。那種危機的(critical)形象延續下來,這次內容則質疑「美術史等於西歐美術史」這個前提。敏斯塔市舉行的節慶不同於上述兩種展覽,中心課題具有公共性。那是以敏斯塔市市民所生活的空間為舞台,圍繞著藝術與公共性的爭論與實踐的場域,在這樣的意味中,三種國際展都直接與都市問題有關的節慶。
    現代美術也是反映現代世界的鏡子,從中可以看到從產生全球化這種矛盾、後殖民狀況到公共空間的政治學等各種問題意識。其中令我感到興趣的是,產生於西歐,正轉變著的世界化時間與空間的狀況。其變化也是這次研討會主題,表現出二十一世紀亞洲城市上的現代美術、全球化的文化表象。在此,從我所從事的計畫中,特別舉出建築、設計、影像等,試圖思考都市上的物質與記憶的變化。考察環繞著包含現代美術的「當代的」(contemporary)一語在內的「時間」(tempo)與影像(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