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徘徊於在地性與全球性之間:韓國美術館所面臨的新挑戰

  • 徘徊於在地性與全球性之間:韓國美術館所面臨的新挑戰
    出版日期: 2008-10-09
    刊登日期: 2008-10-09
    編著者: 趙善玲Seon-Ryeong CHO
    頁碼: 44
    裝訂規格: 0
    內容: 摘要
    當前全球化正以勢不可擋之姿席捲全球;同時它也引起了釵h難題,在東亞這個現代化本身就與十九世紀以降的西化運動有著密不可分關係的區域尤然。
    與全球化相關的主要議題中,其中一項便是思索「在地性」與「全球性」並存的可能性。就藝術界而言,這項議題可以在好幾個不同場域裡研究和執行,包括公共藝術、社區美術館、藝術家駐村制度等等。在這些場域裡,「在地性」和「全球性」這兩個詞彙從來都不是彼此互不相干,而是在同一個面向上運作。「全球在地性」(Glocality) 這個新生詞彙便指出了這種觀點;但這個概念在實際的執行上,還是有很多問題。
    我將在本論文中介紹韓國藝術界中有關「全球在地性」的幾項議題,並提出幾個實例,包括釜山市立美術館、京畿道美術館、另類空間聯合館等機構的展演與研究計劃。
    近年來,韓國拜政治情勢持續穩定,與隨之而來的文化普及所賜,國內對於藝術的需求得以快速成長;這可從藝術市場蓬勃發展,以及重量級藝術展覽成為風尚的現象看出。然而有些人對這情況仍有所批評,並企圖發展出對一般民眾更具意義的展演計劃,而舉辦探討「在地性」與「全球性」議題的展覽便是其中一個努力方向。本論文將介紹這類展覽的成果,以及所面臨的挑戰。
    《每日皆歷史》是釜山市立美術館的期中「釜山前衛文件展」系列活動的一部份。這項展覽試圖記錄地方藝術史。它不將這些地方藝術史料以珊窱L趣的百科全書條目方式呈現,而將之視為積極主動的文化能量來源。京畿道美術館的《第一路線》是該美術館創館一週年慶祝特展。該展以朝鮮半島分裂狀態以及南北韓交界非武裝軍事地帶的存在為思考焦點,探討與本事件相關的地方議題。首爾的另類空間聯合館也針對地方議題研究,舉辦了包含展覽與專題討論的一系列活動,其探討的主題包括美軍基地遷移、非武裝軍事區觀光現象、韓國地區的外籍勞工等等。

    近年來,韓國藝術廣為普及,藝術品市場也有大幅成長。不僅是專業收藏家,就連一般中產階級也開始對收購藝術品感到興趣,將收購藝術品視為優質投資方式。拍賣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藝術品義賣會也大有收穫。同時,韓國各地美術館也嘗試斥資舉辦大規模藝術展覽,藉以吸引更多觀眾。週末闔家參觀美術館已然蔚為風尚,年輕族群也喜愛參觀美術館與博物館。這種趨勢有其正面意義:這表示過去一般人認為凡夫俗子無法一窺堂奧的「高等藝術」已漸受歡迎,並且開始建立起其經濟基礎。但另一方面,這種現象也有些副作用:藝術市場主導藝評與策展等其他相關領域的結果,反而導致市場的不確定,並且阻礙藝術市場需求較低的多元藝術生產。
    藝術市場以國際性的規模成長。進年來已出現了釵h介紹亞洲當代藝術,特別是中國藝術的展覽。代理國外藝術家作品的國內市場也有所成長。有些韓國畫廊,像是阿拉里奧畫廊,也前往北京或紐約開設分館。這些畫廊不只要推銷韓國藝術家作品,也想要進一步推廣亞洲藝術品。釵h韓國藝術家,包括尚未在藝壇取得一席之地的年輕畫家,目前都在國際藝術市場卓然有成。
    國際藝術市場的成長和亞洲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並駕齊驅。除了過去既有的雙年展之外,正在起步階段的上海雙年展與新加坡雙年展也使得韓國藝術家往來鄰近國家的次數更為頻繁。過去在韓國發行的英文藝術期刊數量很少,但從去年起,《文化中的藝術》(Art in Culture)月刊開始發行英文版,而一個由我擔任編輯顧問的英文網站──”East-Bridge”( 「東橋」),成立的目的則是將韓國藝術介紹給其他亞洲國家。在所謂的「全球化」情勢下,這樣的情形有優點也有缺點:其優點是它開創了更多機會,但這也意味著更多的不平等以及地方特色的喪失。這個年代的新守則是「國際思維,在地行動」;但這也很容易造成某種折衷主義。
    那麼,我們如何能夠避免孤立主義,積極介入國際議題,同時卻不陷入國際化黑暗面的泥淖?我們如何避免國際化的負面影響,同時卻不放棄對「人性」與「自主性」等普世價值的希望?對於這問題,我想藉由介紹某些韓國展覽的成就與限制,來取得線索(而非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