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亞洲當代藝術現象

  • 亞洲當代藝術現象
    出版日期: 2008-10-09
    刊登日期: 2008-10-09
    編著者: 馮美瑩Sabrina M. Y. FUNG
    頁碼: 4
    裝訂規格: 0
    內容: 摘要
    現代藝術價值及實質近年來均受到多方面的衝擊,尤其是隨著國際經濟迅速發展,出現十分不平衡狀態。加上,全球各界重視及收藏中國大陸當代藝術的趨勢非常激烈,繼而引致對整個亞洲當代藝術的關注。
    以上現象可從不同的切入點而論,正面的影響而言,它可以成為一股原動力,推動整個亞洲的當代藝術發展;相反,一般藝術家可能會將藝術基本價值,與藝術價格直接連接,從而影響他們藝術的正常進展。但整體而言,這種現象的確提升了亞洲人士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及重視,並有助於重整對當代藝術的價值觀。
    亞洲各城市當代藝術方向
    亞洲不同的城市對當代藝術的定位均有不同的取向。當代藝術蓬勃起來,並不代表藝術家在經濟或藝術發展上的步伐同樣加快。當代藝術的發展是否需要政府及各方面的配合?對此,可以探討香港當代藝術發展的路向以及它與當地政府的關係。
    亞洲當代藝術的前景
    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熱潮退卻,新一代的藝術家會需要更務實及積極地發揮他們獨特的創意,而整體的風氣對當代藝術將會較成熟及嚴謹。然而,世界資訊越趨發達,全球一體化的大氣候下,藝術文化不可能有明顯的「國界性」。在這種情況,亞洲藝術的發展,能否保持本土特色呢?同時,亞洲當代藝術今後會否同歐美當代藝術同步發展?

    當代國際藝術風貌(art scene)近年在國際及亞洲都有極大的轉變,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對當代藝術的發展、運作及趨勢的影響很值得我們關注。亞洲各城市的取向及經濟對城市的影響各異,於芸芸亞洲城市中,於金融市場佔有領導地位的香港,其當代藝術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步伐有著相當大的距離。

    現在
    近年來,當代藝術的價值及本質均受到多方面的衝擊,尤其是隨著世界經濟迅速發展,出現價值與本質失衡的狀態。加上全球各界對中國大陸當代藝術的愈趨重視,購買收藏的反應亦愈趨熱烈,繼而推動國際界對整個亞洲當代藝術的關注。
    雖然近年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很大,藝術市場的價格卻並沒因此受影響,藝術品的賣出紀錄屢創新高,當中以當代藝術品售價尤其突出,其平均價格於過去一年飆升達25%。以美國紐約市為例,今年便已舉行7個大型藝術博覽會 (ARTFAIR),藝術博覽會的總買賣成交約一億美元之多,當中並未計算拍賣成交紀錄。這些大型藝術博覽會有時要求各畫廊的藝術家展出最近期或未展出的作品,由此可知博覽會對新晉藝術家的作品要求相當高。藝術家新近完成的作品 (fresh out of the studio)即時被運到博覽會或展場展出。有些知名的博覽會,更在預展的首數十分鐘內,將所有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售罄,情況以四十歲以下的年輕藝術家最為突出。
    亞洲的藝術市場很自然受到歐美藝術市場影響,而亞洲當代藝術家更一度活躍於國際藝術舞臺,贏得觀眾的賞識及重視,更在博覽會及市場上獲得一定的地位。例如日本的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韓國的李禹煥(Lee U-fan)、中國大陸的方力鈞(Fang Lijun)、張曉剛(Zhang Xiaogang)及近期創交易紀錄的蔡國強作品等。這些現象都反映隨著金融發展,外國及亞洲本土對當代藝術的重視和關注有所提升。不過,這情況對亞洲當代藝術發展有一定影響。與此同時,亞洲各城市彷彿為了鞏固本土的國際文化地位而相繼舉辦雙年展,以致在這些大型展覽中常常會遇見很多相同的藝術家參展。
    過往,藝術家會用一段時間為展覽創作一系列的藝術品,但現在部份的藝術家工作室都可能不會存放很多藝術作品。新一代藝術家較難累積作品體系(Body of work),剛完成的作品都會從工作室即時送往展覽場地或畫廊,藝術家很難於短時間內應付各大型藝術雙年展、藝術博覽會及藝術市場的需要,加上這些藝術家都較年輕,因此他們的創作意念未能進一步建立,作品水準亦稍欠穩定。在各大藝術博覽會上,藝術家反復推出相似的作品,甚至多次展出同一件藝術品。為了應付市場的需求,藝術家未能獲得進一步發展創作的機會,就很快耗盡自己的意念和創意(exhaust)。不過從正面看,這也可說能讓藝術品更快、更直接與觀眾或外界交流。
    可是,由於全球整體的藝術氣候掀起熱潮,所以亞洲各地的畫廊和藝術空間都明顯地增加,也愈益熱鬧。同時,藝術家的展出機會和發展空間增加,藝術家的態度因而更見積極。此外,一般亞洲人亦逐漸對當代或本土藝術產生興趣,有些城市對本地的當代藝術收藏有相當熱烈的回應。這趨勢帶來了十分正面的影響,城市對藝術的興趣成為藝術發展的原動力,推動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然而,有些藝術家可能會將藝術基本價值與藝術價格直接掛鉤,從而影響他們藝術的正常進展。不過就整體而言,城市對藝術的關注的確提升了亞洲人士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及重視,並有助於重整對當代藝術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