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數位烏托邦的解構與救贖─談介面藝術新意

  • 數位烏托邦的解構與救贖─談介面藝術新意
    出版日期: 2007-05-09
    刊登日期: 2007-05-09
    編著者: 郭政忠
    頁碼: 26
    裝訂規格: 0
    內容: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討數位時代下的新文化與商品發展,由介面藝術(Interface Art)的觀點解構人類對於類比與數位情感的蛹變,找出新數位烏托邦的救贖地圖。

    關鍵字:介面藝術、數位、類比

    前言
    當全球正努力地發展科技時,虛擬數位的快速演變孕育著新文化的變新,而介面藝術即是這個當代文化變革上的重要觸媒。
    在電腦尚未普及之前,設計或藝術創作者扮演著媒材整合的角色,其創作方式大多是將生活中不同平台的類比經驗與情報轉化為視覺上可被傳達的內容,展現的作品以直覺表現為主。如今,由於數位網路的興起,創作者不只要竭盡心力去發掘已被擷取所剩無幾的類比創意,更需要肩負起將類比與數位經驗作創意結合的責任。「獨樹一格的可用創意」可能只會引起小眾的共鳴,而「獨樹多格的跨平台創意」比較有機會運用到較多的管道凝聚小眾集結而吸引大眾。就如旅美著名科幻小說家張系國教授在東西方桃花源論述中提及,尋找烏托邦都需要一張「地圖」!這地圖可能是理想中未來城市的藍圖,也可能是記憶裡過去城市的草圖。憑這張地圖,人們希望尋找未來的城市,或覓回過去的城市。其實追究與探索地圖的虛實真假並不具有特別意義,因為幻想的地圖往往遠比真實的地圖更加有用。擁有這地圖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夢想的目標。就像士兵迷路的預言故事,憑藉著一張地圖帶著被激勵的意志找到出路,事後發現那張地圖其實是假的。
    「介面藝術」就像一張通往烏托邦的地圖,裡面不但包含了計畫的濫觴,也提供了尋夢者精神上的寄託。尤其在這數位與類比交錯的複雜時代,如果缺少介面的指引與藝術的行動,科技的發展隨時都有可能背離人性而走偏方向,就如同迷路時任何地圖都可能比沒有地圖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