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閩習」與「台風」─對台灣明清書畫美學的再思考

  • 「閩習」與「台風」─對台灣明清書畫美學的再思考
    出版日期: 2007-01-19
    刊登日期: 2007-01-19
    編著者: 蕭瓊瑞Hsiao,Chiong-rei
    頁碼: 92
    裝訂規格: 0
    內容: 從台灣美術史發展的進程而觀,17世紀上半,是一個劇烈變動的時代,延續了數千乃至數萬年之久的史前及原住民文化,在這個西方所謂的「大航海」時代,開始遭遇一些外來文化強力的衝擊和改變。

    首先是1624年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的相繼到來,一南一北地占據了一些重要的港口,從事貿易的行動,也帶來了文教的某些措施與作為。接著是1661年鄭成左瘍X荷與經營台灣,從此台灣進入以漢人文化為主軸的所謂「明清時期」,直到1895年的乙未割台,前後大約234年之久。

    漢人文化在明清時期的台灣,美術上的表現主要呈顯在兩個面向:一是以廣大的民眾生活為內涵的工藝美術,包括各種生活工藝及宗教美術;二是以文人仕宦,乃至流寓人士所呈現的書畫創作。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呼應與彼此滲透的痕跡;本文則先就後者,亦即所謂的書畫美學,進行一些考察與論述,期對台灣作為一個特殊區域,在特定時代中,其美術表現的主體風格,有一初步的釐清與認識。

    本文計分三部份,首先就歷來論者對台灣明清書畫的整體評價及美學論述作一回顧;次就作品的實際表現,進行抽樣的檢視與解讀;最後則對台灣特殊的民風加以探究,以表明書畫風格與社會文化特質間微妙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