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傳統色的表現和建構

  • 中國傳統色的表現和建構
    出版日期: 2006-11-21
    刊登日期: 2006-11-21
    編著者: 曾啟雄Tzeng.Chi-shoung
    頁碼: 84
    裝訂規格: 0
    內容: 一、前言
    色彩和聲音、文字一樣具有語言的特性,稱呼色彩的名字就叫做色名、色彩名等。色彩是感覺的一種,不具備特有的形狀作為表現的依據,因此色名的表達常依存於聲音與文字語言。也因為如此,色名所顯示出來的語言溝通特性,和一般語言無多大差異,常在歷史的洪流裡,變動著樣貌和意涵。文字和聲音語言,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時代名詞,相同的詞句也會因時代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意義,色彩也不例外。
    色彩語言帶有文獻學、語言學、民俗學、詮釋學、文字學等領域的意義,尤其在有四、五千年以上歷史與漢字發展過程裡,更是錯綜複雜,同時也顯示出漢字所隱藏的魅力。複雜的條件和背景,加深了漢字色彩表現的詮釋難度。放觀世界上的色彩語言上的表現,也都有類似的狀態,在歷史的推移下,並不是呈現一直線般的移動,有時是社會性的結果、有時卻是受到宗教性的制約、有時是聲學上的巧用、有時意義上的借用、文法上的變化、語詞上的同義語等。如早期的赤字是指過火儀式的意思,後來才出現借用火之造形的色彩表達。可是以赤為主的早期文獻漢字表達,也遭遇到紅字的挑戰,赤和紅兩字的色彩表達本是略有差異的,也由於文體和聲韻上的需求加上歷史上的使用習慣等等因素影響,導致紅字逐漸取代了赤字,目前已成為紅色表達的主體文字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