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非物質性之神話─談新媒體的展示與保存

  • 非物質性之神話─談新媒體的展示與保存
    出版日期: 2006-11-21
    刊登日期: 2006-11-21
    編著者: 克麗絲提安娜‧保羅Christiane Paul
    頁碼: 4
    裝訂規格: 0
    內容: 數位媒體追求過程導向的特質,對傳統藝術界造成了釵h的挑戰,影響範圍除了展示外,亦擴展至典藏與保存。長久以來,展示、典藏及保存藝術的標準完全是為物件量身打造,僅有少數可以應用在新媒體作品上,此類作品不但將重心由物件本身轉移至過程,且其本質亦與過往追求過程導向,或消解作品物質性的藝術形式不盡相同。因其多樣的表現形式,新媒體藝術已成為當代藝術創作中極為重要的部分,這點的確令藝術界無法忽略,然而,要在藝術機構與機制中收編此類藝術形式,卻也同時引發諸多概念、哲學以及實質上的相關議題。新媒體藝術似乎需要一個接收活絡訊息的空間,開放給藝術介入──一個提供交流、合作創造,以及透明靈活展示的空間。其中最後一項,顯然不是目前一般美術館的架構現狀所能提供的;因此,機構必須發展出不同的展示、典藏、館藏記錄與保存的方法,以支持新媒體藝術的運作。在這些相關議題中,接下來會加以討論的,包括:數位媒體的存在本身,對既存藝術體制所形成的挑戰;藝術家、觀眾與策展人透過數位文化與實作發展所產生的角色變化;以及一些展示與保存新媒體藝術的模式。

    一般談到新媒體藝術所引發的挑戰時,大多著墨於藝術形式中的「非物質性」— 媒體藝術的運作是以軟體、系統及電腦網路作為基礎。從藝術史的觀點來看,新媒體藝術與之前的藝術運動,諸如達達及新浪潮主義之中以概念指示為導向的本質,有著密切的關連,並且繼承了觀念藝術的核心概念:藝術物件的「去物質性」。雖然「非物質性」與「去物質性」在新媒體藝術中扮演相當吃重的角色,但若輕忽藝術的物質性成分與執行作品的硬體,則會產生釵h問題。釵h與新媒體展示及特殊保存相關的這類議題,皆與其物質性緊密相連。舉例而言,美術館與藝廊通常會建造一些工程或牆面,用以隱藏「醜陋」的電腦,並且指派工作人員負責硬體的維護。不可否認,電腦位元的確比顏料或錄像帶更為穩固可靠,保存的困難度大多只來自於下列狀況:每隔一小段時間,市場上便會發行運行更快的電腦及解析度更高的螢幕,這點會大大轉變專為慢速電腦及低解析度螢幕所創作的藝術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