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百年松風,如何聽濤?蕭如松藝評考察與臺灣美術史

  • 123
    百年松風,如何聽濤?蕭如松藝評考察與臺灣美術史
    出版日期: 2022-11-30
    刊登日期: 2022-12-30
    編著者: 廖新田
    頁碼: 66
    裝訂規格: 0
    內容:

                                                                    摘要

    臺灣水彩發展已逾百年,構成了臺灣美術史重要的一脈,更反映臺灣藝術現代化的歷程,面貌多元、蔚然成林。在眾多水彩畫前輩中,蕭如松(1922-1992)的創作風格獨特、引人注目,亦是美術教育的典範,受業者述文懷念甚多,形成一股「蕭如松傳奇」。關於蕭如松研究現今已有不少成果來定義其藝術貢獻。本文將以「數位人文」方法梳理過往對於蕭如松創作風格的評論,檢視過往評述並分析、詮釋其意涵,進一步觀照他和與臺灣美術史的關係,企圖重新檢視與定位他的創作風格。對蕭氏藝術點點滴滴的看法與評價,不論深淺對錯或切入點之異同,都將匯歸為蕭如松藝術研究的方向,為下一個百年論述鋪路。本文有五點發現: 

    一、蕭如松離群索居的生活風格與嚴厲的教學方式成為奇人軼事,是否有助於他的藝術之理解與推動,值得再次斟酌與評估。

    二、早在1954年臺陽美展便有評論者觀察蕭如松作品的造型與線條乾淨「力」落及灑脫,顯示他一路維持這種明確而細膩的調性。統整蕭如松作品風格評語有一致的見解:明淨而富層次的表現與內在感性世界的抒發。他的作品不僅是帶來視覺形式的愉悅感,更有視覺思考的精神況味。這種簡潔的表現,特別是線條的俐落感,和他長年的書法浸淫不無關係,也促成其水彩風格獨特之處。

    三、李仲生在1956年評論蕭如松的創作和中西利雄有關,提出「法式水彩」一詞。蕭式水彩是臺灣水彩畫英式傳統的另類路線厚塗、構成、非具象,一如中西利雄的「法式水彩」為日本水彩帶來革新的面貌。

    四、從蕭如松文獻中並無「抽象」或「抽象主義」一詞,是否因政治爭議而略漏這個現代藝術基本詞彙,有待進一步查證。筆者據此推斷「抽象」沒有在蕭如松創作風格扮演主要角色,反而更多的是結構、構成的經營,所謂「非具象」。這種判斷也間接被謝里法所認同。

    五、和臺灣美術史以及百年臺灣水彩發展的對話,將是未來研究蕭如松的方向,亦是重建臺灣藝術史的文化工程之一。

    關鍵字:蕭如松、臺灣美術史、「法式水彩」、藝術評論、非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