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點閱次數:16808


     臺灣美術學刊 稿約     

 

一、國立臺灣美術館為推動美術研究風氣鼓勵更多相關領域研究者投入臺灣美術之研究與書寫提昇學術研究水準,促進學術交流,特出版《臺灣美術》學刊,歡迎各界投稿

二、本學刊自111年起改為每年出版3期,於3711月出刊。全年徵稿,隨時接受來稿。

三、徵稿文類分為「學術論文」、「評論」(含藝評、書評),徵求未曾正式刊登之研究書寫,與本學刊徵稿主題或美術史、美學、美術館教育、策展研究、藝術行政、博物館研究、美術評論、專書評論等相關之文稿,均歡迎來稿。

四、近期徵稿主題如下:     

       

期 數

刊出時間

         

截稿日期

124

112年 3

地方美術史

111年1231

第125期

112年 7月

新媒體的跨域思維

112年 3月31日

第126期

112年 11月

傳統與轉譯

112年 7月31日

第127期

113年 3月

臺灣美術的域外觀點

112年11月30日

第128期

113年 7月

性別與情慾

113年 3月31日

第129期

113年 11月

藝術文獻與數位人文

113年 7月31日


主題簡介:

   124期(112 3月) 地方美術史
   近年來,許多縣市接續成立美術館,從新北、桃園、新竹、彰化、臺中、嘉義、臺南到屏東,都新設了官方美術館,被稱為臺灣美術發展中的「第二美術館時代」。而無論是主導這些新美術機構的文化局,抑或美術館本身,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整理地方美術史的相關研究案。這股蔚為風潮的政策,為臺灣美術史研究帶來了更多新的契機。新史料的挖掘、出土和對地方美術史的重塑,對整體臺灣美術史研究帶來何種意義和影響?是本期欲以關切的課題。

      
      第125期(112 7月) 新媒體的跨域思維
      近年來,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的創作內容常結合數位編碼、程式語言、電腦圖形、電子動力、虛擬科技作為表現工具,實踐路徑則從賽博格到生物藝術、通訊設備到互動裝置、身體行為到臨場表演,以及觀念藝術到社會現象等諸多範疇。至今也逐漸擴散至當代媒材研發與跨領域的創意結合,促進了民眾參與、社會交流的全新文化定位。
新媒體的跨域思維成為當代藝術的重要特徵,這種對新媒體的關注不僅是掌握新興技術的具體展現,同時也是對於當下跨域合作的轉向契機。植基於新媒體科技研發應用,創作者透過跨領域合作關係,進而實踐並探索光與空間、互動與裝置、聲響與動作、表演與場域,以及展現一種文化對象和社會活動的徵侯。了解新媒體藝術的多元創作類型與跨域合作生態,讓我們一同探討「新媒體的跨域思維」如何轉進至當代藝術的創新表現,以及如何返照於臺灣在地發展的更多可能。

     第126期(11211月) 傳統與轉譯
     在藝術史中,以模仿名家的作品或偉大傳統為學習手法,是一直存在且相當普遍的。艾略特 (T.S. Eliot, 1888-1965) 曾說道︰「所有以往的文學同時又都是現代的,都可以為我們所用。文學的各種當代變種,正是我們今天所處的文化環境的表現。」自古至今,不論是東方或西方,許多藝術家在力求開創獨特面貌之際,都不忘從傳統或典範中擷取靈感,進而用「當代」的視覺語彙將古人或傳統整個翻新與轉譯。關於傳統與轉譯的關係,甚至是文化轉向,都是值得加以深究和探討的議題。

     第127期(1133月)臺灣美術的域外觀點
     臺灣美術史的書寫,向來都是由位於臺灣內部的研究者,隨著時代變遷、發展,積累與激盪出其脈動,逐步建構起臺灣美術史的研究現況與多元史觀。即使如此,相對於臺灣內部的研究現況,向來我們往往忽視臺灣外部的觀點,到底如何來凝視著臺灣這塊土地上的美術發展內容、歴程,以及研究課題呢?因此,在此設定「臺灣美術的域外觀點」專題,希望位於臺灣之外的華人、外國研究者,以其專業、觀點與研究經驗,提供臺灣美術研究的域外成果,為臺灣美術史的書寫樹立另一面鏡子。

     第128期(1137月)  性別與情慾
     「女性主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臺灣,伴隨著解嚴前的社會悸動,成為諸多弱勢關懷中的議題之一,受到矚目;但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因「平權」的概念,調整為「兩性」的關懷;然而性別的議題,並不僅止於「兩性」,對「第三性」或「中性」的尊重,乃形成更具普遍性的「性別」視野。
      歷經近半世紀的發展,「性別與情慾」的議題在臺灣視覺藝術創作的領域中,產生了什麼樣的內涵變遷?或實際映現?是本專輯設定的議題主旨。

  
     
129期(11311 藝術文獻與數位人文
     藝術研究依賴文獻出土,臺灣美術發展至今,已累積一定質量,加上檔案與口述歷史,更有相當可觀的成果。量變必然產生質變,資訊科技的發達促發「數位人文」的視野,傳統研究方法與論述形式也因此有重大變革。資料數位系統帶來何種衝擊?對臺灣美術有何影響?理論與實務均值得關注與探討。



五、撰稿原則

   1. 學刊以中文發表為原則。

   2.「學術論文」:文稿字數以 10,000〜20,000 字為限(含中文摘要、註釋及參考書目)、圖片以20幅為限,並附中英文摘要(中文 500 字、英文 300 字為原則)、中英文關鍵字 3〜6 個,依中英文題目、中英文作者、中英文現職、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字、正文、參考書目之次序撰寫。

   3. 「評論」(含藝評、書評):文稿字數以 3,000〜6,000 字為限(含註釋及參考書目),並提供中英文題目、中英文作者、中英文現職之資料。撰稿原則不受學術論文格式限制。

   4. 附圖須含圖檔及圖說,圖說須註明圖片來源。附圖若為美術作品,圖說應依序標明:作者、作品名稱、創作年代、創作媒材、作品尺寸(縱×橫 公分)、收藏處、圖片來源等。其他附圖依前述圖說要件由作者斟酌處理。

    5. 附表須註明資料來源。

    6. 本刊採雙匿名審稿制,文稿內容請勿透露作者身分資訊。請另外註明作者姓名(請用本名)、服務機構、職稱、電子信箱、通訊地址、電話,以便聯絡。

   5. 註釋及參考書目格式請參考「《臺灣美術》學刊撰稿體例」,詳見本網頁下方「檔案下載」資訊。


六、稿件格式  

   1. 論文正文字體使用新細明體,引文使用標楷體,文稿格式為橫向排列、左右對齊,並註明頁碼(置每頁文末右下角);英文字體使用Times New Roman。

   2. 文稿首頁為中英文題目、中英文摘要及中英文關鍵詞。

   3. 論文起自次頁,文中段落號碼標寫方式為:一、(一)、1.、(1);參考書目應另起新頁。

   4. 稿件列印裝訂順序為:(1)首頁資料;(2)正文(含註腳、圖、表);(3)參考書目。

   5. 論文正文word檔內圖檔應壓縮;另附印製用圖檔(高檔,解析度300 dpi以上,含圖檔及圖說)。


七、審查:本學刊具審查機制,委請專家學者進行審查,審稿制度包括初審(含形式審查)、外審與複審三個階段,並經編審會決審通過後,始准予刊登。


、作者不得一稿兩投,亦不得違反學術倫理或侵犯他人著作權。文中使用之圖、表或照片,請由作者自行取得授權,並註明圖說及出處。


九、文章一經刊用將付給作者稿酬,撰稿費每字新臺幣1.2元計,圖片費每幅270元,並寄贈當期刊物5本及其文章PDF檔。(自第124期起生效)


十、來稿請將稿件及圖片電子檔寄至編輯部電子信箱:sharonkyh@art.ntmofa.gov.tw;或以A4列印紙本1份、另備光碟1份,以掛號郵寄至403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2號 國立臺灣美術館研究發展組《臺灣美術》學刊編輯部收;洽詢電話:04-23723552分機353。